有素,从哨子响起到出现在朱元璋他们身边仅仅不到二十几息的时间。
对方的每一位士兵都各司其职,硬生生用20多吓住了他们近百
的护卫队。
如若这些士兵也如朱元璋的护卫队一样,都是从军中的锐中挑选而出,那还说的过去,可这些
却不过是一些普通的渡
守卫而已。
以点窥面,可见如今安丰路境内的军队,绝非齐衡中所说的没有任何作为。
回想刚刚齐衡的回答,他又为何要在朱元璋徐达的面前隐藏自己在军队当中的建树呢?
这一点可就非常值得推敲了。
本就不是普通的刘伯温,只是稍稍一想便也就明白了齐衡这么做的原因。
如今的他年少成名,不过区区18岁的年纪也已经成为了整个安丰路义军的虎威大将军。
手下更是统领着安丰路军政一体。
仅以在安丰路内的影响力控制力而言,即便是如今的义军虎威大元帅朱元璋,也绝对无法跟齐衡相比拟。
更何况如今的安丰路在齐衡的治理下蒸蒸上,其内百姓俨然已经过上了富足的
子,相比于往
的
景而言,可想而知境内的百姓对于齐衡是多么的
戴。
这些,只需要回忆一下他们踏上安丰路境内的土地后,所见所听的那些事便也就清楚了。
整个安丰路境内的百姓。只要提起齐衡,无不赞叹有加,对其感激莫名。
身居高位,掌握着安丰路境内所有的军政大权,又得境内百姓的戴。
这样的,对于朱元璋而言,到底是福气还是祸事,谁又知道呢?
自古以来,皇帝屠杀大臣能臣的事还少吗?
此刻刘伯温瞧着齐衡脸上的神,便能猜出齐衡对此应该也有所察觉,甚至忌惮。
所以在大家已经得知了他如此多的功绩后,便适可而止的隐藏了一些东西。
尤其是军队方面。
治政,无论你有多大的才能,百姓对你有多戴,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治世大才,未来一
之下,万
之上的国公宰相。
可一旦你在军队方面的建树也如治政方面这般恐怖。
那对于如今的义军虎威大元帅朱元璋而言,意义可就完全不同了。
因为你手中军队的实力一旦达到某种程度,就完全可以脱离朱元璋,自成一派。
甚至在拥有了安丰路如此多的后勤补给的况下,他手中的军队完全可以反过来直接将朱元璋给消灭。
取而代之。
若他刘伯温坐在朱元璋的位置上,只怕此刻下沙发给他带来的绝不是舒服,而是如火烧一般的滚烫,是如坐针毡!
更何况,一旦齐衡展现出一些军事方面的才能。
只怕齐衡的存在,要比元廷更加让他忌讳。
想着这些,刘伯温顺着这个思路继续思考。
对于齐衡与朱元璋之间的很多事,也就看得明白了。
当初他还在青田时,在见到李善长的第一眼,瞧着他脸上那的伤疤,便有些不解。
当初的李善长可是金陵城中朱元璋身边唯一的谋士,称他为伪宰相也不为过。
可为何,身居如此高位,又得朱元璋如此信任的李善长,竟然被齐衡朝着脸上打了一鞭子。
哪怕齐衡再得朱元璋的信任,面对自己麾下最好的谋士被以这种方式侮辱。
也绝不可能轻易罢休。
能够出现如今这种状况的原因,基本上是李善长根本不得朱元璋的重用。
如果是这样,那打的也就打了,并不是多大的事。
可那时李善长在义军当中的官位却又显然不是这种况。
所以那时的他还非常的疑惑。
可如今看到这些后,便一下子全部明白了。
相比于齐衡而言,李善长在朱元璋身边的分量显然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这不仅仅只是个感,而且还是两者之间的才能对比。
就以如今安丰路境内的盛况而言,别说是他一个李善长,就是十个李善长也绝做不到。
因为明眼都能看的出,如今安丰路境内的状况,绝不仅仅只是理政可以达到的。
不客气的说,如今安丰路境内的状况,基本上是齐衡将原有的政治体系、经济体系全部砸碎了,然后重新捏出来的。
就比如那水库,比如那江面上航行的蒸汽动力船只。相比于过去的历朝历代,安丰路的发展是具有颠覆的,是划时代的。
这些都绝不是靠着一两个能臣贤才可以做到的。
这是需要一个社会经过无数的岁月的锤炼后,才能出现的。
如果不是如今这一切都已经实实在在的呈现在了他的面前,否则他刘伯温是绝不可能相信这些是一个花了三年搞出来的。
既然齐衡比李善成强了这么多,朱元璋为什么还会重用这么一个被齐衡所看不上,甚至厌恶,有仇的呢?
答案显而易见,李善长的被重用,完全是因为朱元璋想要给齐衡制造一些困难。
让他这两位手下相互制衡,维持平衡,这样一来他朱元璋的权力才可以得到稳固。
可以说,以如今齐衡在义军当中的能量而言,想要对付一个李善长,根本就是轻而易举。
之所以李善长并没有被齐衡收拾,靠的不仅仅只是他自身的才能,更是他身后的朱元璋。
明白这一切后,刘伯温的嘴角不自觉的露出一丝笑意,顿时感觉如今义军内部的况还挺有趣。
同时还夹杂着一丝丝看一切的得意之
。
尽管此刻表面上看起来其乐融融的众,但其实除了徐达外,其余的三
对于这些都心知肚明。
尤其是齐衡,身居高位却还能时刻清楚地认知到自身的危险,这份心态,实在是恐怖。
要知道如今的齐衡,才不过区区十八岁。
以他的年纪,若朱元璋真的能够一统天下,主政两朝也不是不可能。
而如今的他已然是朱元璋麾下的第一,虎威大将军,往后,其前途实在不可思量。
此时的他也更加明白,自己第一次在看到齐衡时,为什么会觉得他的面相气度贵不可言了。
刘伯温在心中思索着这些的同时,也在暗暗的思量着自己的将来。
表面上他刘伯温每天过的似乎闲庭信步,与世无争。
可他自己心里却明白,身为一个读书还是曾经博取过功名的
,他又怎么可能真的超脱于世俗之外。
之所以读书科举,为的不正是后能够
仕从政,主政一方,青史留名嘛?
并且如今他既然已经被朱元璋给硬生生的绑来了,想来朱元璋也不可能轻易的放过自己,这些他心中是明白的。
之前他之所以不愿意投靠朱元璋,除了对义军的不认可外,并非没有待价而沽的意思。
名臣择主,凤凰择木而栖,本就是历来常有的事。
可如今,当他亲眼看到了安丰路境内的一切后,他的内心已经的明白,当今这个天下,能够跟朱元璋一整长短的
,恐怕已经没有多少了。
要知道,仅安丰路境内的粮食产量便足以满足一百八十万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