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结束,工作员按下按钮,冲着麦喊道:“好了,可以出来了。”
褚新颜摘掉耳机,一脸兴奋地走了出来。
“怎么样?”马光明问道。
胡剑锋沉吟片刻,又跟工作员耳语议论了两句,末了两个
都点点
,形成了一致看法:“总体来说,小姑娘的音色的确很很不错,也有一定的张力,几个快节奏把握得也很到位,这样的年级,能做到这一点已经很不容易。”
褚新颜刚露出笑容,看了马光明一眼,觉得自己很有戏。
但马光明却知道,这一堆好评不过是铺垫,接下来一定是个带有转折的关联词。
果不其然,胡剑锋继续说道:“但是,小姑娘并不太适合这首歌。”
就歌唱而言,马光明不太懂,他从业余的角度来听,似乎并没有什么明显问题,但还是平静地说道:“胡哥,你们是专业士,以你们的判断为准。”
胡剑锋解释道:“是这样的,这首歌应该是从一个成年的角度来唱,要唱出在外漂泊打拼多年,回首往事,依然保持年轻心态,依然坚持年少时的梦想的感觉。小姑娘的嗓音虽然很不错,但终究是年龄小,阅历不足,稍显稚
,唱不出这首歌最
华的内涵。”
马光明点点:“出走半生,历经千帆,归来还是少年;时光改变一切,失去和遗忘的有很多,但始终不忘初心,不忘出发时的理想,这首歌的确应该由更成熟的
来唱,才能够将那份感
更好地诠释出来。”
胡剑锋赞叹起来:“你比我说得更透彻。”
马光明知道他这是在客套,也不多说,轻轻一笑,待看到褚新颜一脸落寞,低声安慰道:“别担心,你的潜质和能力是没有问题的,只是不适宜这首歌而已。”
合适的,在合适的时间,遇到合适的作品,这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偶然
,稍有差池,就会擦肩而过。
别说褚新颜这样的小姑娘了,就算有些天王巨星,也未必就能将所有歌曲都唱火——比如一心想上条的汪大哥,一首影响力不大的《春天里》,反倒被一对民工组合唱得火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