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丝路情 > 番外:《豳风·七月》解析

番外:《豳风·七月》解析

(zuǎn:继续。此语又见《大雅·崧高》“王缵之事”,及《大雅·韩奕》和《大雅·杰民》“缵戎祖考”诸句。西周金文也常见,如《伊簋》:“王乎(呼命尹策命伊:(缵官司康宫王臣妾、百工。《毛公鼎》:“命(汝般(缵司公族。”武功:即上句的狩猎活动。古代练军阵即经由狩猎而进行,因为狩猎的车驾武器与战阵相同。 5、言:发语词。私:私所有。豵(zōng:小野猪。豜(jiān:大野猪。公:公家。

五月斯螽动,六月莎振羽1。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我床下2。穹窒熏鼠,塞向墐户3。嗟我子,曰为改岁,此室处4。

五章:言月令之变,从五月直贯十月。夏历十一月为周历正月,故诗称“改岁”“室处”。“七月”以下四句自远而近,藏露尾,句法奇特。郑玄曰:“自“七月在野’,至十月''我床下’,皆谓蟋蟀也。言此三物(斯螽、莎、蟋蟀--引者之如此,著(表明将寒有渐,非卒(猝然来也。”吕本中《童蒙诗训》引张文潜说:“《诗》三百篇......非于文章者不能作,如''七月在野’至''我床下’,于七月以下皆不道,直至十月方言蟋蟀,非于文章者能为之耶?”牛运震《诗志》:“''嗟我子’数语作悲苦气息,妙。一时风俗安和,正忾然可思。”

【注释】1、斯螽(zhōng:又名螽斯,学名中华负蝗,俗称简蚱蜢,蝗虫的一种,尖尖的,前额斜平向上,顶部有两对触角。身体翠绿,上有一条细细的红色纹贯穿。两条大腿很长,善跳跃。动:蝗虫大腿内侧有齿状物,与前翅突起的径脉摩擦发出声音。古观察细致准确。莎(suō:也是蝗类昆虫,与斯螽相比,部没有那么平翘,身体黄褐色,比斯螽要粗短一些,两条触须很长,飘向身后。叫声如纺织之声,发音部位在前翅,有发音的音锉和刮器。振羽:振动翅膀以使音锉与刮器互相作用发出声响。2、野:野外。宇:屋檐下。户:房门。此处指室内。床卧具。“床”字又见《小雅》中的《斯》《北山》。古代床出现得很早,甲骨文即有其象形字(于省吾《甲骨文字诂林》,中华书局1996年,第3088一3091页,河南信阳曾出土过东周时楚国木床。3、穹(qióng窒:熏燎和涂抹房屋内的漏。穹字当作“烤”,用火烘。窒,塞满,用泥填塞房屋的缝隙。熏鼠:用烟熏走老鼠。塞(sai向:堵塞朝北的窗户。向,朝北的窗户。墐(jìn户:涂抹塞住门的缝隙。古代庶民之家,一般用荆条编织成门。4、嗟:嗟叹。曰为:将要。曰,发语词。改岁:过年的意思。夏历的十月正当周历的十二月。处:安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1。八月剥枣,十月获稻2。为此春酒,以介眉寿3。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4。采荼薪樗,食我农夫5。

六章:杂陈野果菜蔬,尤见稻粱春酒可贵。前数章重在言“衣”,此章侧重言“食”。瓜菜粗陋,薪柴恶臭,极言农耕生活之艰辛,是述古特有的吻。

【注释】 1、郁:郁李,又名车下李,早春开花,花瓣犹如剪纸,色彩艳丽,果实如樱桃大小,味酸甜,可以酿酒。薁(yù:细本葡萄,果实如樱桃大小,黑紫色,酸甜可,又名野葡萄、山葡萄,是葡萄的近缘种。亨:烹饪。古代“烹”常写作“亨”。葵:冬葵,古代主要的菜蔬,《本纲目》:“古者葵为五菜之主。”冬春之际开花,耐旱,味甘无毒,可烹饪,也可以腌制为菜。菽:先秦时豆类总称为菽,此处指豆叶,又称藿。 2、剥(pū:同“扑”,击打的意思。 3、春酒:又称“冻醪”,以稻米为原料,秋天酿制,春天启用,酝酿时间长,属于酒浓度高的酽酒,正因其度数高,所以要冷饮。介:助。眉寿:长寿,大寿。金文“眉寿”写作“翳寿”,金文又有“弥生”一词,与“弥寿”之“弥”同义,都是祝福的嘏词。徐中舒说这个嘏词在西周金文中的出现“最早不过恭王之世”(徐中舒《金文嘏词释例》,可信。 4、瓜:甜瓜。壶:瓠瓜。叔:收,拾取。苴(ja:麻的雌株为苴,此处为麻子的意思。据程瑶田《九谷考》,苴麻籽粒八九月份就有先熟的了,到十月份所有麻子都成熟,也就是拾取完毕了。 5、采荼:以荼为菜。采,菜,名词作动词用。薪樗(chū:以樗为薪。樗,臭椿树木料疏松不成材,故充作薪柴。在此也是名词作动词用。食(sì:吃,此处即“养活”的意思。这两句承上所述瓜果菜蔬而来,是总结全章之句,强调农夫吃瓜菜,烧恶臭的薪柴。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1。黍稷重穆,禾麻菽麦2。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执宫功3,昼尔于茅,宵尔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4。

七章:言秋收及冬生活,并及春耕准备。一年生活,忙忙碌碌,脚步匆匆。前章表食物之粗劣,此章则重在表农事之辛劳。

【注释】 1、场圃:打谷场。古代打谷场也用来种菜,所以称场圃。纳:收场圃。《礼记·月令》载,到十一月,若谁家农田上还有未收藏的粮食和跑的牲畜,便任由他获取,政府不加追究,意在督促收获。禾稼:各种农作物的总称。下一“禾麻”之“禾”,应指各种粮食作物。古用词不避重叠。 2、重穆(tóng lù:重字当作“穜”,先种后熟的谷物为穜,后种先熟的谷物为穆。麦:小麦。不过,小麦收获一般在春夏之,与诗言“十月”不合。若为大麦,一则是《诗》以“来牟”之“牟”称大麦;二来大麦收获,最迟在阳历8、9月份,也与“十月”不合。所以,此诗言“麦”只是连类而及,不可坐实理解。 3、同:齐备。上:同“尚”,还要。:进城邑。宫功:修建宫室事宜。一般贵族宫室都在大的城邑,多在农闲时调集民夫修建。 4、尔:而。于茅:打茅。索綯(táo:打绳。“索”在此为动词。编制绳是为了把茅固定在屋瓦上。据陕西岐山凤雏村出土的西周瓦,茅屋为固定茅,在屋脊上苫瓦,压住茅,有的瓦上有鼻儿,专家认为是用来穿绳以固定茅的。亟其:快快地。乘屋:登上屋顶。百谷:各种谷物。

二之凿冰冲冲,三之纳于凌1。四之其蚤,献羔祭韭2。九月肃霜,十月涤场3。朋酒斯飨,曰杀羔羊4。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5!

八章:先言冬春至秋冬之际各种祭典及飨礼活动。遥应首章“无衣无褐”之发问。孙鑛《批评诗经》:“衣食为经,月令为纬,木禽虫为色,横来竖去,无不如意。固是叙述忧勤,然即事感物,兴趣更自有余,体被文质,调兼雅颂,真是无上神品!“

【注释】 1、冲冲:凿冰声。凌:藏冰的地窖。古代政府和富贵家都用窖藏冰,以备夏消暑之用,古以为这样可以“冬无愆阳,夏无伏”即阳平衡。先秦藏冰窖近年来也多有发现,其中最早者发现于安阳殷墟大司空遗址,属殷商时期遗迹;此外还有1977年陕西凤翔姚家岗春秋大型凌遗址等。其形制,从姚家岗遗址看,不外乎在密封的室内再挖出或方或圆达数米的底部筑有高台以放冰,还有下水道以排除冰水;其中最关键的是隔热密封,如姚家岗的凌,通道上有五道槽门。藏冰消暑的习俗一直延续到现代,如过去北方乡村春夏之际庙会上还有卖冰的现象。 2、蚤(zǎo:早。

(本章未完,请翻页)

献羔祭韭:古开冰之后要向祖庙献上羔羊鲜韭,称尝鲜之祭。 3、肃霜:即肃爽,联绵词,秋清凉的样子。涤场:即涤,冬风吹拂、万物摇落的意思。据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