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销金窟的场所,自然不可能上烧酒了。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须知,烧酒是下等才喝的酒,压根就上不得台面。
正式开席之后,酒过五巡,玉柱突然瞥见今科探花郎钱明鼎,一直死瞪着他。
玉柱心下一动,就借去更衣,出了雅间。
果然不出所料,玉柱出来不久,钱明鼎便跟了出来。
“这个……那个……玉贤弟,实在是不好意思,愚兄出门的时候,忘了带荷包,实在是该打。”钱明鼎红着脸,结结,磕磕绊绊的总算是把意思说明白了。
玉柱心里有数,刘昌云点了熊掌之后,今晚这一顿豪华盛宴的开销,就小不了。
这一顿盛宴,肯定不可能由刘昌云真的请客,只能由玉柱他们三个,一起均摊了。
仅看钱明鼎的穿着,便可知晓,他的家底一定不怎么富裕。
玉柱二话不说,招手唤来吴江,命他拿了二百两的银票给钱明鼎。
钱明鼎毕竟是今科探花,如果不是囊中实在是羞涩了,生怕等下会账的时候出丑,又怎么可能找玉柱打商量呢?
没等钱明鼎把借钱二字说出,玉柱便主动借了钱给他,这份善解
意,岂是一般
做得到的?
“唉,谢了呀。”钱明鼎心里很感激,赶忙拱手道谢。
实际上,钱明鼎临来之前,已经找同乡借了钱。只是,他做梦都没有料到,刘昌云竟然点了金贵的熊掌。
说句心里话,刘昌云这种大揩油的搞法,就很有些不地道了。
以后,还怎么好好的往下去?
“客气啥呀?说句不外道的话,等你手彻底的宽裕之后,再说。”玉柱的做
原则,向来是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大问题。
真正的大问题,都是钱决定不了的。
正经的豪门顶梁柱,必须擅长花小钱办大事。
不懂怎样花钱办事的权贵子弟,大多是没有受过完整教育的残次品,迟早要塌楼。
借了钱给钱明鼎后,玉柱先回了雅间,免得叫旁看出了
绽。
一旁吴江,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心里佩服的不得了。
有些傻蛋,借钱给了兄弟,还没落着好,就是没有注意做的分寸和细节。
你到处大嘴说,张三找我借了几百万,我真是慷慨大方。
这岂不是把张三的面子,彻底的踩在了脚下了么?
唉,这么个搞法,怎能不遭嫉恨?朋友还能得长久么?
吴江又学了一招。
孙承运喝惯了花酒,见弹琵琶的校书,长得格外的清秀,便起了色心。
老孙的贴身小厮,得了吩咐之后,就出去找校书妈妈。
很快,合奏的一曲终了,姑娘们退下换衣裳之后,那名弹琵琶的清秀校书,便坐到了孙承运的边上。
孙承运开了个“好”,老十二也不端着皇子阿哥的架子了,也点了个面容姣好,唇边有颗美
痣的漂亮校书。
一时间,漂亮的校书,都被瓜分殆尽,惟独玉柱没有叫校书相陪了。
玉柱见大家都有意无意的瞟着他,皮不由一阵发麻,这便是不合群的下场。
孙承运知道,玉柱不携姬玩乐。只是,连老十二都叫了
校书,玉柱如果不叫,就有点那个啥了。
结果,老孙叫去吩咐了校书妈妈之后,来了一名身段火辣的
校书。
孙承运凑到玉柱的耳边,小声说:“据校书妈妈所言,此原是兵部某侍郎的宠妾,老侍郎得急病死后,就被正室给卖到了这里。”
玉柱微微一笑,校书妈妈为了钱,什么假话不敢说?谁信谁傻。
有校书们相陪,席间的气氛立时热闹了许多。
大家都是场面上的,除了玉柱不
吃花酒之外,谁不
个热闹?
酒酣耳热之际,孙承运就有些把持不住了,搂着校书,起身走了。
孙承运做表率后,刘昌云也领着走了。
令玉柱感到惊讶的是,榜眼谢盛,别看已是油腻大叔,居然搂了两个校书,乐滋滋的走了。
钱明鼎本不想走,可是,架不住怀里的校书,又扭又摇的撩骚,忍不住的也走了。
现场就剩下了玉柱。
玉柱自然不可能召校书相陪了。但是,老十二和同年们都在此地快活着呢,他怎么可能就这么一走了之呢?
于是,玉柱让身材火辣的校书独自睡进了房中,他则选择了睡去马车里。
玉柱的马车,铺盖齐全,垫得也很厚,睡得也很滋润。
没走,是给老十二和同年们面子。睡马车里,是告诉他们,他不乐意碰校书,再漂亮也不想去碰。
玉柱躺进马车之前,吩咐吴江,拿五百两银票,暂存到校书妈妈的手上。
肯定花不了这么多,等结帐的时候,多退少补。
原本,应是三鼎甲分摊的费用,因为多出了老十二和孙承运这两个色鬼,自然就应是玉柱付帐了。
做,千万不能坏了规矩和道义。
玉柱带来的朋友,也在一起享受过了,岂有还让同年跟着一起分摊之理?
那就太不懂事了!
按大清会典的规矩,新科三鼎甲,照例直接授官。
所以,今天的传胪大典,玉柱身为状元,可穿从六品朝服。
因还是三月,需戴红缨暖帽,帽上是砗磲顶子,石青色的六品鹭鸶朝服,黑面高底朝靴。
在大清,有品级的官员们,一律穿官靴。官靴,又叫朝靴。
民不许穿靴,要么
鞋,要么布鞋,要么光脚。
因未到五品,玉柱还没资格挂朝珠,倒也省了点事。
说实话,挂着朝珠,既不气派,也很碍事。想弯下腰,都要用手托着朝珠,免得朝珠拖到了地上。
玉柱参加今天大朝会的一应装备,都是自己掏钱订做的,朝廷才不管这些呢。
检查完了朝服之后,吴江出了内院,跑到二门外的影壁那里,检查官轿的准备况。
文官坐轿,武将骑马,这是规矩。
玉柱现在正式出门上朝,还必须坐轿,不能骑马或是坐马车了。
文臣上朝不坐轿就是违制,只要被言官弹劾了,革职都是轻的。
玉柱的官轿,锡顶,皂盖,皂帷,二抬。
没办法,三品以上的朝廷大员,在京师也才有资格坐四抬的官轿。四品及以下的官员,只要在京,一律都是二
小轿。
但是,规矩是死的,是活的。
李四儿早就让隆科多找来了十名可靠的轿夫。二名轿夫一组,抬一段路,就换另一组轿夫接着抬。
有五组轿夫换着来,既不影响行进的速度,轿夫们也不至于太累了。
美中不足的是,养着这么多的轿夫,开销可是不小。
不过,在玉柱的身上花多少钱,李四儿都不心疼!
用罢早膳后,给隆科多和李四儿请过了安,玉柱步出二门,登轿去东华门外。
朝廷只是限制了玉柱本而已。实际上,就在玉柱的官轿后
,不远不近的跟着两辆马车。
其中的一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