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推了一把银子:“银子有毒知道吧?抽空打个摆件放家里,别常摸它就行了。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看看应天府,有兑换点吧?把银子兑换成宝钞也成。”
“康桢,你来。回问问,银子有毒大家怎么还不知道?再问问各府县,是不是有兑换点?”
“允熥,带宝钞没有?”
郑和赶快掏出身上的宝钞,直接塞给了铁铉的儿子。
铁铉和杨氏坚辞不要。
“怎么?嫌咱的宝钞不值钱?”朱元璋佯装生气。
铁铉和杨氏这才不再坚持。
朱元璋道:“铁铉,我问你,咱不许用银子,有啥目的?”
铁铉说道:“陛下,正像您刚才所讲,银子有毒。”
“这算一条,除此之外呢?”朱元璋又问道。
“从洪武初年到现在,官方和民间的易愈加频繁,使用银两,未免太过不便。使用宝钞,于商
、与百姓,均大为有利。”
铁铉沉吟了一下又道:“在古时,们以物易物,是因为
易量少。我朝将来的
易,包括钱粮赋税的征收,量越来越大。”
“从钱粮赋税来讲,用宝钞征收,可大大减少力与火耗。每年征收的粮食,都集中到那几天运送,其实有的粮库已经满了,有的粮库空了。”
“如果用宝钞征收,就不必集中在那几天运到京城。”
“每年征收的粮可囤在各府县的粮库。哪个粮库的库存少了,可从最近用宝钞兑换粮食,随时补充。”
“用宝钞易,就可以大大节省粮食和运力。”
「厉害啊,铁铉能想到这一点,相当厉害!」
「用宝钞易,就可以随时、随地对粮库进行调
与调出
作!」
「如果是过去,一车粮食的结果可能是从福建运至京城,再从京城运至福建,路线重复,损耗太大!」
「而用宝钞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经过朱允熥心声的解释,朱元璋就更明白了。
“康桢,你觉得如何?”朱元璋问道。
康桢说道:“臣以前从未想过,宝钞与粮食征收联系到一起。听铁监生一说,臣就明白了。此法甚妙,甚妙。”
朱元璋感到,三孙对铁铉的高度评价,果然不是虚的!
铁铉此,虽说月测不合格,但他善于思考!
此,不善于考试,但绝对是一个能吏!
再想一想国子监学的什么吧,都是一些高高在上的理论,没有几条是针对当下具体政务问题的。
帝国如此之大,总不能光要一些在理论上夸夸其谈的,总得用一些琢磨事、能
事的
!
就像有的官员,谈起道理来眉飞色舞,谈起问题来束手无策!
有看法,没办法!
再让铁铉在国子监求学,纯粹是耽误他!
对课程不感兴趣,再怎么学也考不中进士。
“允熥,明你带着铁铉到谨身殿。”朱元璋作出了一个决定。
朱允熥一时没反应过来:“啊,带铁铉去谨身殿?爷爷您不是在养心殿吗?”
“你让铁铉去养心殿什么,难道真让他当太监不成?”
朱元璋心极好,开了一个玩笑。
康桢吃惊了:“陛下,谨身殿,那可是内阁啊。”
朱元璋道:“就是让铁铉去谨身殿,咱的内阁,只有五个,杨溥还在路上,铁铉以后就在内阁了。”
作为吏部尚书,康桢真没想到,朱元璋忽然作出这样的事安排。
铁铉,只不过是一个国子监的监生,连续好几次的月测都不合格!
因为回答一个问题,合了陛下心意,而进了内阁!
内阁,其实相当于过去的中书省。
六名内阁成员的权力加以一起,相当于宰相!
内阁,俨然已经凌驾于六部九卿之上!
核心中的核心!
万众瞩目的焦点!
陛下点名杨溥为第五名内阁成员之时,多少都惊掉了下
。
怎么说,杨溥也是当过知县的,后来火速提拔为杭州知府。
杭州知府未到位,就被任命为内阁成员!
铁铉的跨度是不是太大了些?
他只是一个监生,一下子就进内阁,这算是升了多少级?
不对,好像哪一点不对!
陛下这是受蒙蔽了!
康桢低声道:“陛下,这恐怕不妥。”
朱元璋眼一瞪:“有何不妥?”
康桢道:“铁铉,是色目的后裔。他
朝堂,恐怕大家不服。”
朱允熥不愿意了:“康大,你这话不对呀。色目
大家不服?钦天监呢,22个
,有20个是回回
,也是色目
。”
“钦天监当年说陛下是天命之子,有谁不服啊?”
朱允熥偷换了一个概念,康桢却是无法反驳。
“唐朝为何强盛?主要是包容开放、民族融合,不执任何偏见,有才者用,无才者下!就这么简单!”
“唐朝时做官的外国多达三千,波斯
甚至官拜宰相。”
“陛下用色目,说明陛下胸襟比李世民还要广阔!”
“谁要是反对铁铉内阁,就是反对民族大融合,就是
坏我朝大繁荣!”
康桢红着脸退到了一边。
朱元璋大喜,三孙终于是露出了锋芒!
赶快,继续说,继续怼!
让吏部尚书看一看,你朱允熥并非是白痴和废物!
以前的你,只是不想显露而已。
可惜的是,康桢不反驳,三孙也没有继续说。
“允熥啊,你说得对,说到咱的心坎里去了!”
解缙此时羡慕不已,铁铉真是走了狗屎运。
他的运气比自己还要好!
自己只不过是当了吴王府的左长史,而铁铉一下子就进了内阁!
简直是一步登天!
从工作内容上讲,自己编写《洪武大典》固然荣耀,但工作毕竟单一甚至单调。
而内阁就不一样了,接触的都是高层,遇到的事涉及到帝国的方方面面。
从前途来讲,铁铉的前途比自己可光明多了。
甚至,自己的将来还要靠铁铉。
咦,好像有问题。
大家都知道,陛下曾说过,内阁的成员必须是四品官员。
铁铉只是个国子监的监生,离四品还有十万八千里呢。
解缙道:“陛下,铁铉在内阁当学徒,岂不是误了科举?”
康桢马上明白了,原来,铁铉是去内阁当学徒。
这就合理了!
“要是铁铉去内阁当学徒,还用让允熥领着去?”朱元璋又瞪了一眼康桢。
啊,不是当学徒!而是去当官!
这岂不意味着,铁铉马上成为四品官?
解缙此时的脑子都不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