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苟在大明我被朱元璋偷听心声 > 第0200章 咱的好三孙,懂咱!

第0200章 咱的好三孙,懂咱!

“母亲,我,我们该如何做?”

朱允炆感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我儿,不必着急。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自然会有办理此事。你且等着。”

吕氏仍然在飞针走线:“夫子像被毁,必然掀起轩然大波!”

“明上朝,你既要维护你三弟,但也要大义为先,就如同你上次一样。”

“而且,你越是维护,文官就可能越是愤怒!”

“记住,你在朝堂的作用,是引导,引导文官们的绪。”

朱允炆做了几个呼吸,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明天,一定要因势利导,把文官们的绪都充分调动起来。

上次,文官搞那么大的声势,陛下也只是将朱允熥封到了嘉峪关。

为此,自己还损失了一位得力将——吏部尚书康桢被贬为庶民。

现在,吏部尚书刚刚到位,此属于中间派,态度模棱两可。

那次,大家弹劾朱允熥的理由是:盲目鼓吹技术至上,动摇立国之根本。

但在陛下那里,朱允熥的所作所为并不算严重。

因此,一次声势浩大的弹劾无疾而终,对朱允熥没造成什么大影响。

而这次,朱允熥毁坏夫子像,这罪过可就大了!

朱允炆想到这里,坐不住了,这子过得太慢了。

屋里香炉袅袅,燃烧的也比平常慢了许多。

“我儿,今《大诰》抄完了吗?”

“母亲,抄完了。”

吕氏道:“那就再抄一遍。”

……

奉天殿。

朱元璋一进殿中,就感到大臣们似乎都很兴奋。

难道是昨天三孙用迫击炮打出来的效果?

铁铉今内阁当值,先是将几件事的处理方案公布了一下。

没有一个反对,都表示分执行。

一时间之间,殿中没有了声音。

一阵尴尬。

文官们互相看了看,最后站出一位:“陛下,臣,有事启奏。”

说话的,是礼部郎中王清选。

“有事,尽管奏来。”

王清选忽然大声道:“臣今要为天下读书讨回一个公道,为天下讨回一个公道。”

殿中又是一片寂静。

朱元璋开道:“别搞那些个弯弯绕了,你就说啥犯啥事了!”

“臣,今弹劾吴王!”

又是弹劾!

又是弹劾吴王!

没完没了是吧!?

“你弹劾吴王什么,他把你怎么了?”朱元璋的语气有些不悦。

“陛下,吴子侮辱先哲、侮辱儒学,必须严加惩罚。”王清选说道。

朱元璋听到此,有些生气:“你是不是看吴王不在,就一直弹劾他?上次,你们闹得还不够吗?”

王清选并不害怕,上前一步道:“就算是吴王在此,微臣也是如此。吴子所做之事,神共愤!”

朱元璋拍案而起:“王清选,有快放,你一点点憋出来,不难受吗?”

王清选道:“吴王,毁坏了夫子像!”

毁坏了夫子像?

此话一出,文官们就炸了锅。

武将们也都面面相觑。

朱允熥的胆子太大了吧?

连夫子像都敢毁坏?

天下的读书,哪个都会去夫子庙拜一拜。

不要说读书,其他的,农工商军,哪个见了夫子像都是毕恭毕敬的。

敢毁坏夫子像?

也只有元能做得出来!

灭宋之后,短期内对汉进行了残酷镇压,毁了不少文庙,砸了不少孔夫子的塑像。

但后来,为了实现对汉的长期统治,不得不重用汉臣。

从而又将一些文庙进行恢复,优待孔子的后代。

身为“衍圣公”的孔克坚,在元朝还被封为国子监祭酒。

但是朱元璋对于孔子却不怎么感冒。

明朝开国之初,朱元璋与开国功臣刘伯温谈到孔子的《论语》,刘伯温对孔子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刘伯温认为,孔夫子一生并未认真当过官,他的《论语》也不过是和弟子们坐而论道的记录。

刘伯温就很怀疑,如果宋朝的赵普真的是用半部《论语》打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那岂不是说,背熟了《论语》,都可以得天下吗?可见赵普没有讲真话。

刘伯温的话正中朱元璋下怀。

朱元璋当即就说:“太对了,咱就曾试过在《论语》里找治国之方,可是没有找到。”

“衍圣公”是孔子嫡系后裔的世袭封号,各朝皆置。

因为汉以后“独尊儒术”,孔子家族在各朝都受到特殊优待,从而使山东曲阜的衍圣公府,已经成为“与国咸休”、“同天并老”的圣之家,号称“天下第一族”。

而被朝廷封为“衍圣公”的,即成为孔氏全家族的大宗主,更享尽风光和荣华,哪怕是皇帝,也会给他表面上极大的尊崇。

然而,这个常规在朱元璋手里被打了。

朱元璋坐上皇位不久,就迫正在病中的“衍圣公”孔克坚到应天来朝见。

孔克坚夜兼程赶到南京,朱元璋在谨身殿接见了他。

朱元璋问他多大年龄,孔克坚说已五十三岁。

朱元璋说:“卿年未迈而疾婴之,今不烦尔以官,惟先圣子孙不可不学。尔子温厚,宜俾之进德修业,以副朕怀。”

赐给孔克坚宅一区、马一匹、米二十石。

第二天,朱元璋对侍臣说:“先圣后裔,宜优礼之,养以禄而不任以事也。”

因此,朱元璋对孔克坚一直没有封什么官职。

两年之后,也就是洪武三年的春天,孔克坚再次以疾告归,结果在途中就病死了。

洪武二年,朱元璋突然下了一道令天下震惊的诏书,诏书说:“孔庙春秋释奠,止行于曲阜,天下不必通祀。”

朱元璋竟然叫停天下祭祀孔子,这在当时令所有的读书感到犹如晴天霹雳。

虽然这是皇帝的圣旨,但不少大臣表示不敢苟同。

刑部尚书钱唐“伏阙上疏”言:“孔子垂教万世,天下共尊其教,故天下得通祀孔子,报本之礼不可废。”

侍郎徐程也上疏称:“古今祀典,独社稷、三皇与孔子通祀。天下民非社稷、三皇则无以生,非孔子之道则无以立。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皆圣也,然发挥三纲五常之道,载之于经,仪范百王,师表万世,使世愈降而极不坠者,孔子力也。孔子以道设教,天下祀之,非祀其,祀其教也,祀其道也。今使天下之读其书,由其教,行其道,而不得举其祀,非所以维心、扶世教也。”

钱唐、徐程所说,朱元璋均不接纳,仍一意孤行。

洪武十一年,朱元璋经常待的谨身殿被雷击中。

文官们对此大做文章,因为雷击中谨身殿的子,正是孔庙释奠之

朱元璋觉得禁止通祀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