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1635汉风再起 > 第四十九章 钢铁(一)

第四十九章 钢铁(一)

赖五很不走运,跳海逃生后。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迅速游到了码一侧的岸边,爬上岸后走很快地转进山林中。

走了没多远,就和一起爬上岸的同伴走散了,然后又迷失了方向。到了夜间,林中黑暗,赖五不敢跑。他爬上了一棵树,抱着一根树迷迷糊糊过了一夜。

待第二天明,赖五远远地听见林中有狗吠声音传来。知对方开始搜寻他们这样漏网之鱼,便立刻跳下树来,往林中处跑去。

到午后,又累又饿,身子直打晃。本想着,林中总有鸟兽吧,可以捉来充饥。但一来,手里的刀早就丟海里了,二来,这林子,居然无甚小动物可以捉。好容易爬了几棵树,掏了几个鸟窝,吃了几个鸟蛋,心里却愈发慌了。这种形,该不会往饿死在这里吧。

在林中窜了一会,总算遇到几个逃出的同伴,有两个是自己兄长赖四的手下,其他几个有老梆子的,也有老鱼。一行八九,蹲在树林里讨论片刻。觉得去海边碰碰运气,说不定可以找到那两艘没被烧掉的船,趁其不备,夺了回来,就可以离开此地。

跌跌撞撞地来到海边,果然,看见那两艘没被烧掉的船竟然已停靠在码上。

赖五等几,悄然下水,慢慢地游到一艘船下,互相搭接着,朝船上爬去。

接连上去三四个,均无动静。赖五大喜,跟在后面也攀爬了上去。可刚刚攀上船舷,露出去张望,赫然发现五六杆火枪正瞄着他。而最先上来的几个同伴,垂丧气地蹲在甲板上。

赖五正要大声呼喊,就见对面一个独臂的大汉,将手指放到嘴边,示意他不要叫喊。

看着黑的枪,赖五只能学着同伴,跳下船舷,老实地蹲在甲板上。

直到最后两无法攀爬上来,陈大郎才带着,举着火枪,命令水中的海盗游向码,将其全部俘获。

“赖五,以前跟着康永祖的,是吧?”俞福坤想了一下,问着陈大郎。

“没错,以前跟着康永祖。他有个兄长,赖四,半年前,就是那厮,在漳浦还跟咱们起了龌蹉。被大海兄弟给摁在地上,教训了一顿!”陈大郎说道。

听到了“大海兄弟”,齐天抬起了,那是他大哥。恍惚间,似乎是很久远的事了,但提到赖四,才知道,那不过才半年而已。大哥的模样,却有些模糊了。

“那就砍了吧!”俞福坤看了齐天一眼,心里微微叹了一气。

随后几天,建业城护卫及民壮,又在野外陆续抓获二十余。算了算那些贼提供的来袭数,二百六十余,前后杀死六十多(加前面受伤死亡的),俘获一百八十余,仅有十几个逃去无踪。

大致又搜寻几,均不见有贼踪迹,只能作罢。也许他们或淹死于海中,或伤病毙于山野,或落单被附近的土著所杀,似乎都有可能。

建业城和黑山堡所有的生产生活,逐步恢复了正常。

黑山堡内,一众工匠围在一座炼铁高炉旁,均是满大汗地盯着高炉内熊熊火焰。随着火焰的不断变换,意味着铁矿石开始起了化学反应。

高炉的铁矿石都经过细致地选矿,除去其它杂质,以提高铁矿石的品位,然后经碎、磨、烧结,才最终会被送高炉冶炼。

大量炼化的焦炭,其作用是提供热量并产生还原剂~~一氧化碳。石灰石则是用于造渣除脉石,使冶炼生成的铁与杂质分开。

炼铁的主要设备就是眼前的这座小高炉。冶炼时,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从炉顶进料由上而下加,同时将热空气从进风由下而上用风箱鼓炉内,在高温下,反应物充分接触反应得到铁。

高炉炼铁是指把铁矿石和焦炭,一氧化碳,氢气等燃料及熔剂(从理论上说把金属活动比铁强的金属和矿石混合后高温也可炼出铁来)装高炉中冶炼,去掉杂质而得到金属铁(生铁)。

随着火焰逐渐变成紫色,预示着炉内温度在渐渐升高。

四个多小时,炉内矿石已完成反应,铁水下沉于炉底,矿渣浮于其上。

“差不多……,可以了!”马尔乔卢满大汗,眼睛盯着高炉内开始变了颜色的火焰。

一个工匠咬着牙,板开出铁的挡板,将铁水从出铁放出。铁水被引一个个提前准备的模具中,先形成铁条,铁块,铁板。作为以后打制各种生产生活工具的铁器备料。

在齐天看来,如果能造出一种高强度的冲压设备,待铁水凝固尚未硬化的时候,放置冲压设备下,利用各种模具,可以一次地生产出相应的工(器)具。

科技发展,任重道远呀!不过,这小高炉竟然一次地试制出合格的铁器,也算是小小的进步。

高炉内铁矿石中的脉石、焦炭及吹物中的灰分与加炉内的石灰石等熔剂结合生成炉渣,从出铁和出渣分别排出。

大颗粒炉渣,自然是堆积在钢铁工坊外,到时会运到公路上铺路。

而那些细致的炉渣,则储存起来,为水泥窑提供原料。

炼铁既然可以一次出炉,那么炼钢似乎就应该要容易一些。

炼钢嘛,最主要目的是把生铁中过高的含碳量降低。对于钢材,磷元素是有害元素,它会降低钢的塑和韧,出现冷脆(随着温度的降低,金属材料强度有所增加,而韧下降),需将其含量限制在0.05%以下。但是,锰元素却可以增加钢材的坚固、强度和耐磨损。除此之外,硅元素也有助于增强钢材强度。所以,炼钢时需要除去生铁中磷、硫等影响钢材能的元素,同时保留或增加硅、锰等元素并调整元素之间的比例。

虽然,后世钢铁行业或者建筑行业的都知道这些原理和应用。但是,在这个明末时期,们对于炼钢,可能就是简单的不停给铁水加热炼造,因而会有百炼钢之称。

最为常用的方法叫“灌钢”,又称“团钢”。它是由生铁和熟铁合在一起冶炼得到的一种含碳量较高、且质地均匀的优质钢,(含碳量在0.05%~2.0%的铁称为钢)。这种具有独创的灌钢冶炼方法,至少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发明了。

灌钢法是我国古代炼钢技术上的卓越成就。它的发明和推广,对于增加钢的产量,改善兵器、农具和手工工具的质量,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因此,隋唐时期,这种方法受到了冶炼家的垂青;而到宋朝,则流行于全国,并有所创新和完善,成为当时的主要炼钢方法。在沈括的《梦溪笔谈》中,除了记有当时的冶炼方法外,还首次提到“灌钢”一词。他说:“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封泥炼之,锻令相,谓之团钢,亦谓之灌钢。”

到了明代,除了改进的灌钢技术外,还产生了一种新型的灌钢冶炼方法,这就是“苏钢”冶炼法。

“苏钢”是灌钢发展的高级阶段,灌钢的优点在这里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

相传,“苏钢”是由江苏发明的,所以称为“苏钢”。

它的冶炼方法,把生铁与熟铁放在一块冶炼,等到生铁熔化,铁汁欲流时,则将生铁水擦熟铁中,灌钢就炼成了。

而齐天规划的小高炉土法炼钢,则完全不同于以前的炼钢技术,使用和推广更加简单,产量也比“灌钢”技术更高。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