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一版主网 >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 第14章 奴酋女婿做镇守,不知辽东落谁手

第14章 奴酋女婿做镇守,不知辽东落谁手

万历四十七年三月。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界藩、萨尔浒幸存的杜松残部,如丧家之犬,仓皇向南逃命。

这些百战锐刚从鬼门关捡回条命,目睹建州真恐怖战力,早已胆战心惊。现在区区数骑后金哨马出现,便将他们吓得丢铠弃甲,惊慌逃走。

溃兵沿途劫掠百姓,一路逃到抚顺关。

这部马从延绥、宁夏、甘肃、固原抽调,作为客兵,没愿在天寒地冻的辽东久待,所以就失去了落为寇的可能。

当然,更主要的是白甲兵还在他们后面咬着不放,眼下在辽东地面上,当土匪也要问建答不答应。

三月五,零星溃兵进抚顺关,杜松败亡的消息很快在关中传开,两后,消息传到沈阳,城中大

潜伏沈阳的建细作乘活动起来,在这些汉的努力下,萨尔浒惨败被传成各种版本,一个比一个夸张。

有的说四路大军四十七万全灭,后金俘获的粮辎重堆积成山,运送牛马骡车的队伍连绵二十里,俘获军中美姬三百名,皆是绝色子,是杨经略送给杜总兵的,金国大贝勒代善率二十万大军南下,攻克抚顺关,明便到沈阳。

还有的说朝鲜兵被鞑子活埋,都元帅姜弘立被阉,去赫图阿拉做了太监,朝鲜投靠后金,派大船运送鞑子兵,下月十五登陆山东。

当然流传最多的说法是,杀这么多,是因为“七大恨”,酋是有冤的,要借道沈阳进京面见圣上,就像前几次进京一样,亲自跪在老皇帝面前陈述冤,求皇上赦免,只要沈阳开门放行,大金兵便不会滥杀一,否则,玉石俱焚,犬不留。

沈阳城中,那些已经真化的汉并不慌张,四处散布谣言,唯恐天下不

辽镇通敌的传言传的沸沸扬扬,有将私通贼,坑害客兵的罪名扯到杨经略身上。

当年李成梁在世时,为拉拢努尔哈赤,平衡各派势力,让李如柏娶了儿为妾。

三路大军尽没,唯独李如柏全身而退,平安撤回到沈阳,关于他的传言就多起来。

婿做镇守,不知辽东落谁手!”

从去年开始,全国各地客兵陆续涌沈阳,南兵北兵相处,矛盾不断激化。

沈阳虽是李家地盘,然而李如柏影响力不及他父亲,本是纨绔子弟,这次率领辽兵不战而逃,声望一落千丈,自然不能掌握沈阳舆

逃回沈阳后,李如柏便闭门谢客,连几位总督、巡抚也不见。按照原本历史位面,过不了多久,这位李家纨绔子弟,会在满朝舆论压力下,和后来的崇祯皇帝一样,上吊而死,以证辽镇清白。

当然,此时在沈阳城中,伤心焦虑想要上吊的远不止李如柏一个。

辽东巡抚府邸客厅,堂上坐着几位须发皆白的文官,都是长吁短叹。

兵部右侍郎兼辽东经略杨镐、蓟辽总督汪可受、辽东巡抚周永春、巡按御史陈玉庭,四位辽东大佬将一封塘报拿在手中翻来覆去查看,各脸上都露出痛苦惊愕的表

胡须花白的经略杨镐神色倦怠,没有了往的儒雅随和。

这个万历八年的进士,一路顺风顺水,历任知县、御史、山东辽海道。

打过蒙古,打过倭寇,万历三十八年升任辽东巡抚,成为地方诸侯,达到仕途最巅峰。

没想到临近花甲之年,却要遭受这样的折辱。

想起言官弹劾的奏书,他一双枯树老手便开始颤抖。

蓟辽总督汪可受沉默不语,只是拨弄着茶杯中的碧螺春,呆呆望着地面。

在他对面坐着辽东巡抚周永春,若有所思,将塘报放在茶几上,自言自语,不知在说些什么。

抚顺陷落前,他便被皇帝派来辽东,负责赞理军务,训练兵马,今年四路大军进剿贼,大军后方的粮饷和兵马的转送皆是由此负责。

在原本历史位面上,尽管四路大军皆是粮不足,朝廷还是认为周永春后勤工作做的颇为出色,“调拨及时,确保无虑”,杨镐下狱后,此不但没受制裁,还被升了官,成为经略副元帅,可见此后台之硬,关系之强大。

萨尔浒之战后不久,周永春丁忧回家,后经历徐鸿儒白莲教大,一直活到崇祯十二年才病死。

刘招孙的穿越,让这几位大的命运轨迹发生了偏离,这位“后勤工作做的颇为出色”的巡抚大,估计也不会像从前那样善终了。

巡按御史陈玉庭将塘报捡起,丝毫不顾几位大神色,大声念道:

“抚顺哨官陈新禀告,三月四,关前有溃散明军近,称杜总兵麾下兵马,约有千,皆丢盔弃甲,阵列不整,又有一部马兵,言称马总兵兵马,数千,在关前喧闹鼓动,求守城兵士开门关,末将不敢应答,恐为贼细作······”

“够了,润丰,别念了!三前的塘报,现在才传回来!这陈新也是该死!”

堂中响起经略大雄浑有力的声音,陈玉庭表字润丰,只有在这样的私密场合,杨镐才会直呼他的表字。

陈玉庭将塘报放下,顾不上抱怨陈新这武夫文辞粗鄙,有辱斯文,冷冷望向杨镐:

“经略元帅,杜总兵乃百战余生,李总兵将门之后,他父亲李成梁当年何其骁勇,这次剿灭贼,为何惨败如此?你们经略府之前没有谋划吗?还有刘綎现在何处?为何塘报没有提及!朝鲜兵真如传言所说,全军覆没了?”

这位京师来的御史,一开便把关系撇的清清楚楚,杨镐称呼他表字,他却称杨镐官职,显然是要拉远与这位罪臣的距离。

堂中其余几听了陈玉庭这话,都回瞪他一眼,倒不是对他落井下石表示不满,只是这位京师赶来的御史,说话永远不接地气。

杜松是什么货色,在场各心知肚明,前些年在蒙古边镇滥杀无辜,被御史熊廷弼发觉,上奏弹劾。杜松恼羞成怒,便烧毁铠甲,说什么要出家当和尚,因此得了杜疯子的诨号,此事让朝廷颜面扫地。

至于辽镇跋扈,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李如柏此,说他是虎父犬子都是抬举。

“李如柏不过犬子耳,纨绔子弟,放不羁,当初选他领兵,走的还是捷径,也不知是谁拿了辽镇好处?延误国家大事!”

陈玉庭见几都在针对自己,心中颇为恼怒,他自恃有皇帝背书,皇上这次派他来辽东,点明让他便宜行事,节制辽东势力,他平就不把这几位总督巡抚经略放在眼里,再说,经此大败,几位大能否保住命还难说,谁还敢和他作对。

“陈玉庭,休要血!制定四路大军行进路线时,你也是参与了的,那时可有异议?要说收银子,当年高淮在辽督矿时,那些个御史言官,哪个不是贪墨百万!”

总督汪可受一下子就把高淮扯了出来,他知道当年陈玉庭没少收高淮好处,便想敲打一下这位御史巡按。

四路大军败亡,汪可受这个总督,也算做到了,大概率会和杨镐一起进诏狱。

汪大在辽东为官多年,与李家关系根蒂固,这次安排李如柏领兵,他也是收了辽镇好处的,总之,现在,他和杨镐是一根绳上蚂蚱,只能共同进退。

“哈哈哈,臣现在就要跳出来领罪了吗?”

大堂之中,几位幕僚远远站着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