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一边把身上穿着的黑色蕾丝边小背心脱掉,一边把话题转了。
「我知道你不太想去,这二嫂理解,想法都是一样,但……村里有村里的规矩,就像我,嫁给你二哥之前,娘家那边不也一样要各种陪男
?
嘛,生下来就是这样。
来,茹娟,给我吧!」二嫂微笑接过背心,帮我叠好放好。
「谢谢二嫂!还是你最好」我没戴胸罩,看着镜子里那一对少房,不禁又有些小得意。
「这样俏美的身子,白得都有些晃眼。
18岁不到就有这尺寸,又圆又挺,摸上去滑腻温润,学校那群畜生都不释手了」但我把
一扭,不禁有些泄气。
二嫂今年也才20出,身材高挑,比我还要高一个
,一
秀发虽然梳了一个发髻,却仍然留了空气刘海,几缕青丝在额
前轻轻飘舞,更添妩媚。
她的工作是幼儿园老师,因为职业关系,脸上经常露出暖洋洋的微笑,再配合致雕琢的五官,滑
白晳的皮肤,优雅修长的颈项,我作为
都由衷感叹,感叹那个傻傻的二哥是怎么把她追到手的。
她身上的那件所谓袍,白色布料与
肌肤十分相配。
领部位开襟很宽松,高耸的双峰将
袍前胸撑得高高鼓起,中间
沟完全袒露。
胸部下方,紧系在蜂腰上的腰带很好地烘托出腰的玲珑曲线,平坦的小腹再往下就是一对完全祼露的匀称长腿,秀气白
的纤足蹬着一双凉鞋。
这件袍下摆极短,不要说腿,连的
户都是半遮半露。
「你盯着我看什么呀,快换衣服!」二嫂看到我的目光,虽然同是,但她一边笑,俏脸居然微红。
「二嫂,你长得真美,怪不得我爸还有二哥经常带你出去」「行了,你也不用嘴甜,快换好衣服」二嫂笑得很开心,她其实很喜欢听这种好话。
别想了,抓紧时间吧,我一下子把短裤和内裤同时脱了下来,此时我已经全
了。
其实在这个家,尤其在自己房间里边,我也经常脱光光走来走去,衣服反而不怎么穿。
光身子的时候抱着抱枕蹲坐在靠背椅上,或者躺在床上盖住被单尽翻滚,又或者直接打开窗伸个懒腰呼吸新鲜空气,那感觉也是挺舒服的。
「来,茹娟,套上吧」二嫂在我身后拿起袍,我只需要把手臂伸进两边臂管之内就可以了,穿好后,二嫂再帮我整理一下肩部,把下摆捋顺。
「谢谢二嫂!」我把腰带系紧,再对着镜子照照。
这件袍针线考究,质地确实是挺舒服的。
下摆之所以那么短,是为了方便一会去祠堂的时候献体。
我和二嫂既然穿着同样的衣服,忍不住多看两眼比较了一下……算了,不看了,二嫂长得确实好看,这身衣服穿在她身上比我穿好看多了。
「二嫂你快替二哥生个宝宝,明年你就不用去了」「你二哥也是这样说的,但要看你爸的意思。
茹娟,你现在很漂亮啦,我们走吧!」「嘻嘻,谢谢二嫂,走吧走吧」我们一前一后离开房间,在楼下客厅,父亲逗着他的孙子,也就是大哥的儿子,母亲还是气鼓鼓地坐在一边,听见我们下来都不抬。
照例要和父母还有大嫂道别,我妈在沙发上生闷气不理我,我爸又对我唠叨了一堆「要兴奋,要投,身体要放得开,不要失礼我们家」一类的训话,最后又是二嫂替我解围。
「文苑,茹娟,我今年不用去了,你们加油哦。
文苑,快替云家多生一个孩子吧」大嫂叫着二嫂和我的名字,过来和我们一一拥抱,她因为生了孩子,今年就不用去。
去年的「游龙会」因为二嫂还没有门,我还没有
处,是她一个
去的。
终于出门啦,今天天气还好,温度不高也不低。
早上好像下过一阵淅淅沥沥的小雨,空气湿润挺舒服的。
抬就是蓝瓦瓦的天空,还有叽叽喳喳、清脆悦耳的鸟叫,都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而我们则是早起的
儿被
。
脚踩在青石板村道上,急匆匆赶去祠堂。
村道两边都是青砖黛瓦、飞檐翘角的传统民居,碰到相熟的邻居,我们互道早安,他们也向我们加油鼓劲。
路上还要走过绿树掩映中的石拱桥,因为下过雨,石板又有青苔,滑滑地,真要小心翼翼。
云家村现在分成内外两部分,内村是村民居住的地方,外村则修建了专门的旅游设施,民宿、农家乐、农家菜什么的,甚至有一个小型的狩游乐场,大嫂就在那里上班。
祠堂在整条村的村。
内外村之间没有门禁,经常有男游客趁晚上溜进来玩强「云村
」。
当然了,如果有游客晚上留宿,少不了被男村民好好「照顾」。
「哟,是云晕,要去祠堂啦,哈哈,小心一会尿都让
出来」「云
晕,你隔壁这位好美呀,是你什么
?让我强
过没有?」「瞧你这德
,礼貌一点,这位美
,我是云
晕的同学,每次都将她
得母狗母狗地
叫」「哈哈哈哈……母狗不是应该爬着去祠堂?」真讨厌,又碰到学校里嘴贱的同村男同学,一群成绩差劣,却
虫上脑,只会琢磨怎样
同学的畜生,又叫着替我
起的绰号,我才懒得理他们。
睁大眼瞪他们几下,二嫂反而微笑和他们打招呼,搞得他们更得意,不住哇哇哇地笑。
要不是心知我们赶着去做什么,他们不敢骚扰,不然肯定冲上来。
「茹娟,茹娟家二嫂,你们来了!」「啊,是兰若,还有兰兮!看见你们真好,刚才那群畜生真讨厌!」「就是……一群猪」终于有令我开心的事啦,离祠堂越近,碰到同样要去参加「游龙会」的同村姐妹也就越多,她们穿着一样的
袍。
里边有和我关系最好的同班同学兰若,还有大她一岁的姐姐兰兮。
我们三个脆手拖着手,叽叽喳喳地走着。
要参与「游龙会」的,包括二嫂这样嫁过来还没有生孩子的本村媳
,我这种已经
处但还没有出嫁的本村
,总共约有五十多个。
转出村,抬眼就可以看见高大雄伟的祠堂,更可以看见祠堂前边广场上围观的
群。
今天是节,我们村这个仪式名闻全国,所以除了村民,还有不少过来拍摄节目的媒体记者、摄影
好者和凑热闹的各种游客,村
附近几间民宿昨天晚上已经住满了。
看见有过来,他们拿着摄影设备就对着我们一通拍,真是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模样,仪式都没开始有什么好拍的?心里虽然在鄙夷,但面对镜
还是要微笑,还要记得挺胸收腹,仪态也要淡定优雅。
想不到这群货还挺过份,居然有冲上来拦住某些姐妹索要联系方式,不知想图什么。
幸亏祠堂工作员过来把这些
轰开,让我们可以顺利进
。
说起这个祠堂,倒是挺值得云村自豪的,祠堂是传统的两进三间式布局,大门上边牑匾,正中写着「云德簪缨」四个大字,旁边竖排小字,则是「国历一九六年仲春吉旦,国会上议院议长刘墨韵敬题」。
正门右侧的青石墙上,镶嵌着两块金属牌匾,分别是「国家一级法定古迹——云氏宗祠(历史建筑类)」以及「甲一市文化总署认定传统古村落——云家村」。
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