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尉署的前往邯郸,到时自有黑冰台的
与你们廷尉署
接相应事宜。”
嬴政一年前就让黑冰台着手搜集六国旧地官吏罪证,拿着帝国的俸禄,却不思忠君报国,意图不轨者,墙留之有害无益。
大江以西全反了吗?
拿朕的仁慈当软弱,朕会让你们明白,背叛帝国者,死无葬身之地。
“臣立刻派去办。”
廷尉王琯再次拱手一拜道。
“如今天下一统已有四载有余,昔年安抚六国贵胄临时之策已不符时宜。”
“诸位卿以为如何?”
嬴政再次抛出一个重磅炸弹,引起满朝文武哗然。
“陛下,楚治楚方知荆楚之礼乐,魏
治魏方知富魏之繁华,赵
治赵方知悍赵之习俗……”
太中大夫走了出来,对嬴政谏言道。
“你的意思是秦就不知礼乐?关中就不如魏地繁华?赵之习俗就不是大秦的习俗?”
嬴政脸色凌冽,凝视着太中大夫,一字一句质问道。
太中大夫顿时低下,一脸错愕之色。
自己是这个意思吗?
明明是说楚比其它地方的
更了楚地风土
,魏
更明白魏地商贸往来,赵
更清楚赵地民风彪悍。
怎么到了陛下嘴中,自己的话完全变了样?
这可大不敬之罪啊!
他哪里还敢再多言,只能老老实实低着,站在那里,一副做错事的小孩子模样,等候家长处罚。
“陛下,若赵治楚,楚
治魏,魏
治赵,官府威信何存?”
中大夫也站了起来,出道。
“这天下是楚,赵
,燕
,魏
,齐
,韩
的?还是大秦的?官府威信要靠当地权贵维持,如此官府朕要之何用?”
嬴政再次反问道。
“陛下,山东六国虽亡,可治理广阔六国之地,若无当地贵族支持,朝廷官吏政令如何通行?”
谏议大夫站了出来开道。
“那不如放弃山东六国之地,让他们复国自治,秦缩于关中如何?”
嬴政不咸不淡道。
“陛下此令需慎重,牵一发而动全身,若六国旧辟揭竿而起,恐会动摇国本。”
御史丞百里华也忧心忡忡道。
“朕给他们机会,朕能横扫六国一次,就能一统天下第二次,再灭一遍六国便是。朕倒要看看,这天下谁能动摇大秦帝国。”
嬴政坐在王座上,神色风轻云淡,声音虽然不大,可却散发着无尽的霸道。
“陛下威武,大秦万年。”
顿时,满殿文武大臣,无不站了起来,对着嬴政一拜,恭敬道。
很多心思聪慧之,已经从陛下的这句话中读出了不同寻常的意味。
陛下这根本就是在着六国贵胄造反,如此才好名正言顺的灭了他们。
“自今起,楚
不治楚,赵
不治赵,燕
不治燕,齐
不治齐,魏
不治魏,韩
不治韩,秦
也不治秦。”
“十年为一个任期,就近调任,上至郡守,下至县令,凡帝国之吏,不得在故里为官,违令者罢官夺职。”
嬴政一席话,不异于一颗巨石从天而降,落了风平
静的大海之中,掀起了滔天巨
。
“臣等谨遵陛下圣喻。”
众文武大臣立刻全都站了起来,拱手一拜道。
有欢喜有
愁,但凡改制推行新政,都有受益者与利益受损者。
但无论如何,在陛下强硬的态度下,谁能逆转滔滔大势?
若不能,便只能顺势而为,否则必将撞一个血流,甚至满门获罪。
“朕感觉力大不如前,今
诸位
卿都在,便议一议诸公子,谁可担当储君重担。”
嬴政看着刚刚做下去的群臣,再次石天惊的开
道。
下面群臣顿时接耳,议论纷纷起来。
陛下膝下公子有近三十个,其中大多以加冠。
众公子之中,以长公子扶苏最为出众,有皆碑。
无论朝野上下,谁不知长公子扶苏之贤名?
“陛下,长公子扶苏仁义谦恭,当为储君。”
“臣,附议。”
“臣,附议。”
御史丞百里华率先开之后,立刻引得大半群臣附议。
只有李斯,冯去疾,王翦,蒙毅等,因为身居高位,
受陛下器重,未明圣心之前,他们不敢表态。
还有一小半大臣,不是身居高位,就是世受皇恩的勋贵子弟。
他们家族世代为官,明宫廷斗争之残酷,不愿轻易表态。
反观那些力荐长公子扶苏者,不是无根之萍,便是一些身居闲散之职,手无权柄的小吏。
真正实权在握的大臣,几乎都十分有默契的保持了沉默。
他们已经位极臣,没有那些小吏攀附之心。
嬴政看着满殿文武几乎都是一个声音,一边倒力荐扶苏。
心中三分欣慰之余,更有七分警觉。
虽然那些手握重权的大臣们都未表态,但是由此可窥一斑而知全豹。
他们不说,是因为他们明白谁才是这大秦至高无上的主宰,是谁给予了他们无上荣耀。
除了那些不被扶苏所喜之,他们大多数
应该都与这些力荐扶苏的
一样,是支持长公子扶苏为储君的。
蒙恬是自己心腹大将,但也是扶苏的鼎力支持者。
自己也很心仪扶苏,世需用重典,盛世则施仁政。
但是,若扶苏继位,以他对儒学的推崇,必将大兴儒学。
后世那种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局面,非自己想要的结果。
儒学的确利于巩固帝国安稳,但是也有不少偏见糟糠,让迂腐守旧。
大争之世,固执己见,闭门自醉,歌功颂德,无异于自断前路。
百家争鸣,竞相绽放,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方益于蓬勃成长。
对自己而言,无论是儒家,法家,还是诸子百家,哪个对帝国有利,那便是有用之学。
纳百家之长,聚千方之杰,筑万世之基,固永恒之本。
“子婴。”
嬴政突然开叫道。
子婴之祖父是庄襄王同父异母之弟,父早年战死,母也久郁成病,生下自己之后便故去。
由于家族丁单薄,一脉相承,陛下仁慈,念及血脉亲
,赐名子婴,于宫中寄养生长。
“臣在。”
子婴二十出,相貌堂堂,站起来对着嬴政拱手一拜道。
“你是赢氏宗亲,朕的侄子,朕看着你长大成。”
嬴政卖了一个关子,似乎在说家长里短。
“陛下天恩,子婴永世铭记,从不敢忘怀。”
说到这里,子婴就满脸感激之色,对于陛下他是发自肺腑的尊敬与戴。
“那好,你与诸公子年龄相仿,皆私甚密,朕问你,谁适合成为帝国储君?”
嬴政话锋一转,直接询问道。
子婴露出思索之色,很快便露出坚定之色道:“储君事关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