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一年时间,便让一郡之守马忠及军中宿将陈式,皆叹服之!历任多事,功勋得累,才智得显,只需积威二十载,朝野内外,将无
胆敢置喙矣!
年少得志,必长其戾气!
且此子刚,行事已然有独专之风,他
于国家而言,此乃幸事乎?
录其功,授显职,不吝擢拔邪?
抑或者,且先转任地方施政牧民,以琐事磨其心志邪?
.............
素来对俊才擢拔果决的丞相,罕见的泛起了,举棋不定的踌躇心绪。
不仅是因自身本谨慎,更是因先帝刘备所续的大汉,数十年所聚良才,鲜少有心智狠戾者!
如昔的荆州故事。
是时,先帝刘备未蜀,庞统劝取蜀为基图王业,先帝曰:“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
也,
以急,吾以宽;
以
,吾以仁;
以谲,吾以忠;每与
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故而失信义於天下者,吾所不取也。”
然也!
先帝刘备少孤家贫,贩履织席为生,得识黎庶生活之艰,故行事有仁义之心。
所聚良才,亦物以类聚,皆可称之德行俱佳。
而郑家子所露心,却是大不同。
献“推恩”之策,断蜀豪族根基,已显
狠狡诈之象;今从征牂牁,以势迫
叛军内讧之举,戾气十足!
堪称行事唯有功利之别,而不择手段,亦不惜自身羽毛矣!
身为大汉臣子,无有先帝余烈之仁;反而类同于,逆魏的虐之戾!
唉............
微不可闻的一记叹息。
丞相诸葛亮睁眸,凭案起身,缓缓步出中军大帐。
于军帐内,伺候左右的昭忠校尉霍弋及昭义校尉赵广见了,连忙放下手中案牍,影从随行于后。
恩,他们二,近
都临时兼领了一官职。
相府记室参军,主军中文书案牍。
霍弋之前在汉嘉郡募部曲,赵广则是在朱提郡。丞相率军南征来,沿途之上,亦顺势将他们二辟
军中随行。
其心不必说,乃是哺育国家后辈才。
想让他们多接触军中事务,冀望他们快速成长,早成为国之
才。